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在历史文化悠久、红色底蕴深厚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城市——六安市。多年来,学校立足地方、服务区域、展现特色,先后获批安徽省示范高职院校、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安徽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入选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个性评估优秀单位、安徽省绿色学校,并成为教育部第二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和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立项建设单位,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
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越。校园占地近1000亩,总建筑面积31.82万平方米,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校园。设有7个二级学院、7个产业学院、41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近16000人。现有专任教师703人,其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164人,占比23.33%,教授22人、副教授11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教师324人,占比46.09%;“双师型”教师224人,占专业课教师比51.16%。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与人才培育,拥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教书育人楷模1人、最美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省级教坛新秀32人。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正确办学方向。学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推动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2024年,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获市教育工委“好”评价,1个党支部获批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和“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党支部获批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称号。
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创新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深入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积极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累计立项校级混合式课程300余门,建成专业教学资源库40个、开发微课2500多个。建设省级及以上优质课程27门,编写省级规划教材或高水平教材25部,其中6部入选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2020年以来,学校立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78项、校级项目27项,申报省级质量工程项目425项、结项339项,发表论文347篇,获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83项,科研成果不断积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2个专业群入选安徽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同时,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入选安徽省“双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近三年,我校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1项、铜奖2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9项、二等奖43项、三等奖107项;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0余项、铜奖30余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5项。
推动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拓展校地校企协同平台,提升区域服务能力。聚焦区域主导产业,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了软件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等7个产业学院,与地方政府、重点企业共建共享产教融合资源。其中,“数字化设计与智造产业学院”“软件产业学院”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单位项目。牵头成立“六安经济开发区产教联合体”和“长三角生态休闲文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入选安徽省第二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培育单位,为推动地方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立足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构建“一手抓培养,一手抓市场”的就业工作长效机制,获批“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领域,成功立项2项乍得国家职业标准共建互认项目,通过输出技能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助力非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服务 “一带一路” 倡议,推动职业教育标准与资源的国际双向流动。
面向未来,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将紧扣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学生高质量就业,持续深化专业建设,推进“质量优异、特色鲜明” 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和创新创业型高职院校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高技能人才。